聯系人:劉經理
電話:0551-65116932
手機:13965118978
傳真:0551-65116932
郵件:489494951@qq.com
地址:合肥市蜀山區西二環與清溪路交叉口向東500米
網址:http://www.hytuyoiu.com
作者:吳成好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2025年1月22日 修改:2025年1月22日 所屬分類:新聞中心 訪問統計:171
在澎湃的科技浪潮中,2024年的交通運輸領域如同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展現出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科技成果與創新突破。回首過去一年,從鐵路的智能建造與便民服務升級,到公路的數字化轉型與技術創新,從橋梁與隧道的產學研合作與智能建造體系完善,到水運的智能船舶研發與港口作業技術創新,再到郵政的無人機與包裝技術革新,交通運輸各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如繁星般璀璨。這些成果不僅是廣大科技工作者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更是推動交通運輸行業邁向新高度的強大引擎。科技創新深刻改變著我們的工作與生活,讓出行變得更美好,讓物流變得更暢通。
為了更好地展現2024年度交通運輸產業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組織鐵公水空領域的專家,精心梳理并評選出了“2024年度中國交通運輸十大科技新聞”,內容涵蓋交通運輸各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和重大應用創新。讓我們一同走近這十大科技新聞,領略科技創新的無限魅力,感受行業發展的蓬勃生機,見證它們所帶來深刻變革與深遠影響。
交通運輸部發布首批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典型案例
12月6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首批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案例。首批案例包括上海市洋山四期超大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智能管控系統等十大典型案例和北京市科技引領智慧出行安全護航冰雪暢通等18個代表案例。這些案例面向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農村公路、航道、港口碼頭等多個領域,涵蓋了路網運行監測預警、干線通道智慧擴容、電子航道一張圖服務、智慧船閘等應用場景。
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6月30日,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這是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綜合建設難度為當前世界最高。在建設過程中形成了鋼殼—砼沉管隧道設計方法及合理構造技術等10項國際領先技術,創造了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最高通航凈空海中大橋、最大海中懸索橋錨碇、最高懸索橋抗風檢驗風速、最大體量鋼橋面熱拌環氧瀝青鋪裝、最長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最寬海底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單體體量澆筑最大鋼殼沉管自密實混凝土澆筑、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樞紐互通—機場互通立交、最寬可反復折疊M型止水帶應用于沉管最終接頭等10項世界之最,為世界跨海通道工程貢獻了中國方案。
國家重大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車
12月11日,國家重大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車,實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和粵西沿海地區的直連。通道主橋采用“中央分體式鋼箱梁+獨柱塔”方案,在國際上首創雙曲面獨柱式鋼筋混凝土索塔新結構;黃茅海大橋創造世界上跨徑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橋紀錄;在世界范圍內首次開展全橋渦振風洞試驗,推算出實橋運營風速范圍內橋梁渦振性能優于國際最嚴格的舒適度標準;橋面采用雙層熱拌環氧瀝青鋪裝方案,單次鋪裝面積和單次鋪裝最大里程數均創世界紀錄;實現整幅式TY型橋墩在我國高速公路橋梁中的首次應用;首次建立了以北斗系統為主的跨海橋梁工程北斗連續運行參考站,實現了毫米級的長距離海中自動化監測。
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貫通
12月30日,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新疆烏尉高速公路天山勝利隧道貫通。天山勝利隧道橫穿天山中部,全長22.13公里,施工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的天山勝利隧道,地處天山深處無人區,穿越16條斷裂破碎帶,首次在公路隧道領域使用“硬巖中導洞+主洞鉆爆法”組合工藝,首次采用“三洞+四豎井”施工法,首次由我國自主創新研制的大國重器“天山號”和“勝利號”TBM(硬巖掘進機)擔當掘進重任,實現“長隧短打”,快于傳統鉆爆法3—5倍,工期由常規“兩端掘進”施工的10年縮短至4年多,刷新了世界最長高速公路隧道的紀錄,該項目成為世界隧道工程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時速400公里CR450動車組樣車發布
12月29日,CR450動車組樣車在北京發布,這標志著“CR450科技創新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將極大提升我國鐵路科技創新水平和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進一步鞏固擴大我國高鐵技術世界領跑優勢。CR450動車組樣車運營速度、運行能耗、車內噪聲、制動距離等主要指標國際領先:試驗時速450公里,運營時速400公里;制動距離更短、運行穩定性更優;整車運行阻力降低22%,減重10%;車內噪聲降低2分貝,客室服務空間增加4%;行車與控制、司機智能交互、安全監控、旅客智能服務等領域均得到全面升級。
國內首臺新型智能重載電力機車下線
5月9日,由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公司與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國內首臺新型智能重載電力機車正式下線。該機車采用多項領先技術,并搭載了諸多智能化輔助設備,在運力、節能、智能、安全等方面均得到提升,將運用于我國西煤東運第二大通道朔黃鐵路的重載運輸。
我國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徑盾構機“江海號”下線
10月31日,由中國鐵建重工集團、中鐵十四局集團聯合打造,最大開挖直徑達16.64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江海號”在湖南長沙下線。“江海號”盾構機整機長約145米,總重量約5000噸,是由我國科研人員自主研制出的最大直徑盾構機,將應用于目前世界最長公路水下盾構隧道——海太長江隧道的施工。“江海號”成功下線,標志著16米級國產超大直徑盾構機研制和產業化實現了新突破。
全球最大江海直達純電動力集裝箱船首航
4月22日,全球最大的純電動力集裝箱船——“中遠海運綠水01輪”首航,并在海事部門的護航下,安全抵達洋山港。中遠海運綠水01”輪總長119.8米,型寬23.6米,相當于10個標準籃球場大小,配置36個箱式電池作為推進動力源,全船電池總容量約是普通船舶的8倍,在經濟航速下續航約600公里。利用船電分離模式,靈活配置20英尺標準集裝箱大小的電池箱,有效解決了傳統電動集裝箱船充電時間長、裝載量低、續航里程短等問題,突破多項“從0到1”關鍵技術,樹立了航運業綠色發展新標桿。
全球首條跨海跨城eVTOL航線首飛成功
2月27日,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龍”從深圳蛇口郵輪母港起飛,經過約20分鐘的飛行,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碼頭。這是全球首條跨海跨城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線的公開首次演示飛行。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盛世龍”由上海峰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起飛重量2000公斤,可載5人,巡航速度可達200公里/小時,核心模組100%國產化;搭載純電動力,垂直起飛后,在空中轉換為固定翼飛行模式水平巡航,具有直升機靈活起降的特點。與傳統直升機相比,“盛世龍”噪聲低,綠色環保,具備顯著的成本優勢。
中央宣傳部授予單杏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 中央宣傳部日前向全社會宣傳發布單杏花同志的先進事跡,授予她“時代楷模”稱號。單杏花,女,漢族,1974年3月生,江西婺源人,中共黨員,現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她堅持“人民鐵路為人民”宗旨,面向國家需求,聚焦專業領域,致力于我國鐵路客票系統研發20余年,主持鐵路運輸組織、旅客服務、收益管理理論和技術研究,帶領團隊將12306系統建設發展成全球交易量領先的超大型實時票務系統,為我國鐵路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最美鐵路人”“最美奮斗者”“3個100杰出人物”等稱號。